腰椎椎管狭窄症
一、概述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椎管内空间减小,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导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久坐的人群。
二、解剖基础
1. 腰椎结构
- 腰椎由5个椎体组成,位于胸椎与骶骨之间。
- 椎体之间通过椎间盘连接,具有缓冲和稳定作用。
- 椎弓与椎体共同构成椎管,容纳脊髓和神经根。
2. 椎管结构
- 前壁:椎体后缘及椎间盘后部
- 后壁:椎板及黄韧带
- 两侧:椎弓根
- 椎管内包含硬膜囊、脑脊液及神经根
三、病因与分类
1. 病因
- 退行性变: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增生、黄韧带肥厚
- 先天性因素:椎管发育不良
- 外伤性:骨折或脱位导致椎管变形
- 炎症或肿瘤:占位性病变引起椎管狭窄
2. 分类
- 中央型:椎管中央狭窄,影响马尾神经
- 侧隐窝型:神经根通道狭窄,常见于L4/L5节段
- 混合型:同时存在中央与侧隐窝狭窄
四、临床表现
1. 典型症状
- 下肢放射痛: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间歇性跛行)
- 麻木与刺痛感:多见于小腿、足部
- 肌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步态不稳、肌肉萎缩
2. 体征
-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 腰部活动受限
- 反射减弱或消失(如膝反射、踝反射)
五、诊断方法
1. 影像学检查
- X线片:观察椎间隙、椎体形态、椎间孔大小
- CT扫描:清晰显示骨性结构,评估椎管狭窄程度
- MRI检查:最佳选择,能全面评估椎间盘、韧带、神经根状态
2. 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EMG)有助于判断神经损伤程度
六、鉴别诊断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肌劳损
- 坐骨神经痛
-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需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
七、治疗方案
1. 非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神经营养药物
- 物理治疗:牵引、理疗、康复训练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久坐、控制体重、加强核心肌群锻炼
2. 手术治疗
- 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症状进行性加重、神经功能受损
- 术式选择:
- 单纯椎管减压术
- 椎间融合术(如PLIF、TLIF)
- 内固定术(必要时)
八、预后与康复
- 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症状
- 术后康复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
- 定期随访,监测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九、总结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之一,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对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微创手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疗效。
如需进一步扩展某一部分内容(如手术视频、病例分析等),也可以继续补充。希望这份内容符合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