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童年的爱与伴:70后到00后都叫她(ldquo及姐姐及rdquo)】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总有一些人,像春风一样温柔地拂过童年,又像灯塔一样照亮成长的路。她不是老师,也不是亲人,却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用一份不求回报的爱和陪伴,温暖了整整几代人的心。
她叫李素梅,是老家村子里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名字,在村里、镇上、甚至邻县的孩子们口中,都是“姐姐”。从70后到00后,不同年代的孩子,都亲切地称她为“姐姐”。
小时候,谁家孩子调皮捣蛋,大人会说:“去叫‘姐姐’来管管你。”谁家孩子生病了,父母也会第一时间找“姐姐”帮忙照顾。她没有正式的职业,也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但她却成了孩子们心中最可靠的人。
李素梅年轻时因为家庭困难,早早辍学,跟着家人务农。可她从不抱怨生活,反而总是乐呵呵的。她喜欢孩子,也愿意和他们一起玩。那时候,村里没什么娱乐设施,孩子们放学后就跑到她家院子里,听她讲故事、做游戏。她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她的笑容和耐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安心。
慢慢地,她成了孩子们的“第二个妈妈”。有人摔跤了,她会跑过去扶起来;有人吵架了,她会劝架;有人犯错被骂了,她会偷偷给糖吃。她从不计较得失,只在乎孩子们是不是开心、有没有被欺负。
时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在她院子里疯跑的孩子,如今有的已经成家立业,有的远赴他乡打拼。但他们依然记得那个总是在家门口等他们的“姐姐”。每年春节回家,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她家。
有一次,一个90后的年轻人回村探亲,特意去找她。他笑着说:“姐姐,我小时候你给我买过糖,还帮我写过作业。现在我工作了,想请你吃顿饭。”李素梅摆摆手:“不用客气,能帮你们我就开心。”
她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着光。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也是一种跨越时代的温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忙碌,也越来越孤独。而李素梅的故事,像是一股清流,提醒我们:有时候,最简单的陪伴,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她是童年的守护者,是成长路上的温暖存在。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一生的坚持,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伴”。
她,只是个普通人,却在无数人心中,成为了永远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