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枫桥夜泊》。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深秋夜晚的江南水乡图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旅人孤寂、思乡与感慨的情感。
诗中“月落乌啼霜满天”一句,勾勒出一个寂静而清冷的夜晚。月亮西沉,乌鸦啼叫,寒气逼人,仿佛整个天地都被一层薄霜覆盖。这种氛围,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旅途中的孤独与疲惫。
接着,“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用“江枫”和“渔火”两个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夜色的幽静与凄美。江边的枫叶在风中摇曳,远处的渔火忽明忽暗,这一切都映照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他无法入眠,只能独自面对这无尽的夜色。
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寒山寺是苏州著名的古刹,钟声悠远,穿透夜空,传到了诗人所在的船上。这一声音,不仅打破了夜晚的沉寂,也仿佛唤醒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钟声悠悠,像是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像是对现实的回应,令人思绪万千。
《枫桥夜泊》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意境深远,更因为它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孤独、思乡、对时间流逝的感怀。张继虽未留下太多作品,但这一首诗却足以让他名垂千古。
读这首诗,仿佛能看见一位旅人在江边小舟上,望着远方的灯火,听着远处的钟声,心中泛起层层涟漪。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绪,既不是悲伤,也不是喜悦,而是一种淡淡的惆怅与宁静。
千年之后,这首诗依然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触及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张继的笔墨,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在最平凡的景象中,道出最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