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于墙的意思(成语词典)】在汉语成语中,有许多蕴含深刻哲理和历史背景的词汇,其中“兄弟阋于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原句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兄弟之间虽然在家中发生争执,但在外人来犯时却能共同抵御。如今,“兄弟阋于墙”多用来形容兄弟或同僚之间因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甚至争吵,但这种内部的纷争并不影响他们对外的一致立场。
从字面来看,“阋”意为争吵、争斗,“墙”则指家中的墙壁,象征着家庭内部的空间。因此,“兄弟阋于墙”描绘的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冲突场景。尽管这种争执可能令人不安,但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情感纽带——即即便在争执中,兄弟之间仍然有着不可分割的亲情。
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家庭关系,也可以引申为团队、组织或国家之间的内部矛盾。例如,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员工之间因利益分配问题发生争执,但面对外部竞争时又能团结一致,就可以用“兄弟阋于墙”来形容这种现象。
成语“兄弟阋于墙”在成语词典中被归类为“贬义成语”,因为它强调了内部的不和谐与冲突。然而,也有人认为它并非全然负面,而是提醒人们即使在矛盾中也要保持团结,避免因内耗而削弱整体实力。
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的恰当性。若仅强调内部争执而不提外部应对,则可能显得过于消极;若能结合内外关系,便能更好地体现其丰富的内涵。
总之,“兄弟阋于墙”不仅是对家庭矛盾的形象描写,更是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反映。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团结不是没有分歧,而是在分歧中依然能够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