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我国最早的人类是( )
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2.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 )
A. 文明始祖
B. 军事领袖
C. 帝王
D. 外族首领
3.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商朝
B. 周朝
C. 夏朝
D. 秦朝
4. 春秋时期最著名的霸主是( )
A. 齐桓公
B. 楚庄王
C. 晋文公
D. 吴王阖闾
5. “焚书坑儒”发生在( )
A. 商朝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6.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 长安
B. 洛阳
C. 成都
D. 南京
7. 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的是( )
A. 蔡伦
B. 张衡
C. 祖冲之
D. 毕昇
8.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前202年
B. 公元220年
C. 公元221年
D. 公元263年
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 推动民族融合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扩大疆域
D. 发展农业
10. 《史记》的作者是( )
A. 司马迁
B. 班固
C. 陈寿
D. 范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我国古代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__________时期。
2. 商鞅变法发生在__________国。
3. 西汉时期设立的西域都护府管理的是__________地区。
4. 东晋时期,北方人民南迁促进了__________地区的开发。
5. 北宋时期,__________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6. 《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__________所著。
7. 唐朝时,日本派遣大批__________来中国学习。
8.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______。
9. 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______。
10.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__________的一部分。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 说明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的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1)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
(2)“扫六合”指的是什么事件?
(3)这一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五、论述题(10分)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并说明它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2. A3. C4. A5. B
6. A7. A8. B9. A10. A
二、填空题
1. 夏朝2. 秦3. 新疆4. 江南5. 毕昇
6. 贾思勰7. 留学生8. 洛阳9. 开封10. 行省
三、简答题(略)
四、材料分析题
(1)秦始皇嬴政
(2)统一六国
(3)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文化、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五、论述题(略)
本试卷旨在考查学生对七年级历史上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题目设计兼顾基础性与综合性,适合期末复习与测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