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水调歌头(middot及舟次扬州和人韵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水调歌头(middot及舟次扬州和人韵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快急死了,求正确答案快出现!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2 06:12:16

水调歌头(middot及舟次扬州和人韵辛弃疾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抒情词。此词写于他行舟途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时局的感慨、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故乡与理想的深切思念。全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展现了辛弃疾词作中特有的豪放与悲凉并存的艺术风格。

原文:

> 水调歌头 · 舟次扬州和人韵

>

> 落日塞尘起,吹笛暮江楼。

> 举酒欲邀明月,无奈夜风流。

> 谁把瑶筝弹彻,却向天涯远去,心事寄云鸥。

> 烟波千顷外,何处是归舟?

>

> 思往事,叹浮生,梦中游。

> 不觉清霜满鬓,空对白蘋洲。

> 犹记当年豪气,笑指山河万里,一剑倚天游。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清秋。

赏析:

这首词以“舟次扬州”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江边独坐、望远怀古的情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情感真挚。

- “落日塞尘起,吹笛暮江楼”: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苍茫、孤寂的氛围。落日余晖中,江边高楼传来悠扬的笛声,仿佛诉说着一段未尽的往事。

- “举酒欲邀明月,无奈夜风流”:这里借用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典故,表达孤独之情。然而夜风无情,无法将明月邀来共饮,暗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 “谁把瑶筝弹彻,却向天涯远去”:琴声悠扬,却无人倾听,只能随风飘散,象征着理想与抱负的遥远与不可触及。

- “心事寄云鸥,烟波千顷外,何处是归舟?”:心事托付给飞鸟,却不知归处何在。烟波浩渺,归舟难觅,表现出对人生归宿的迷茫与惆怅。

下阕转入对往事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

- “思往事,叹浮生,梦中游”: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感叹人生如梦,时光易逝。

- “不觉清霜满鬓,空对白蘋洲”:岁月催人老,霜染双鬓,面对空荡的江洲,更添孤寂之感。

- “犹记当年豪气,笑指山河万里,一剑倚天游”:这是对昔日英雄气概的追忆,展现出词人年轻时的壮志豪情。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清秋”:结尾一句化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祝福,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团圆的向往。

翻译:

夕阳落下,边塞的尘土飞扬,我在傍晚的江楼上听到了悠扬的笛声。

我举起酒杯想邀请明月共饮,却无奈夜风吹散了我的思绪。

是谁在弹奏那美妙的瑶琴,声音却飘向远方,我的心事只能寄托给飞走的白鸥。

在这辽阔的江面上,哪里才是我归家的船?

回想过去的种种,感叹人生的短暂与漂泊,仿佛一场梦境。

不知不觉间,白霜已爬满两鬓,独自面对这片空旷的江洲。

我还记得当年的豪情壮志,曾笑傲山河万里,手握长剑,直立天地之间。

只愿人间的亲人朋友都能平安长久,在这清朗的秋天里,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片明月。

结语:

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不仅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更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故乡的复杂情感,既有豪迈也有忧伤,既有希望也有失落。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辛弃疾作为一代词人的艺术造诣与思想深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