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村民自治章程】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基层治理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村民自治章程”应运而生,成为规范村民行为、维护村庄秩序、促进和谐发展的基础性文件。
“农村村民自治章程”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村实际情况,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制定的自治规范性文件。它不仅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本依据,也是推动农村民主建设、增强村民法治意识的重要载体。
该章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则:明确章程的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强调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保障村民合法权益。
二、组织机构:规定村委会、村民议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的设立、职责和运行机制,确保村民自治的有序进行。
三、村民权利与义务:明确村民在村庄事务中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同时规定村民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章程、支持村务、参与公共事务等。
四、村务管理:涵盖财务公开、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确保村务透明、公正、高效。
五、纠纷调解:设立调解机制,鼓励村民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解决矛盾,维护村庄稳定。
六、附则:对章程的解释权、修订程序、实施时间等作出规定,确保章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农村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村治理能力,还能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随着农村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章程也需与时俱进,定期修订完善,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总之,“农村村民自治章程”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是实现乡村善治的基础工程。只有让每一位村民都参与到章程的制定和执行中来,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事自己管、大家的事共同议”的自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