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_王勃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也常被误写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诗以深情而豁达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一、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诗歌背景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此诗作于他送别好友杜少府前往蜀地任职之时。杜少府是他的朋友,也是同为仕途之人,两人因官职调动而分别。王勃在送别之际,写下这首诗,既表达情感,也寄托希望。
三、诗意解析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这两句描绘了长安的壮丽景象以及远望蜀地的苍茫。三秦指关中地区,五津则是指四川的五个渡口。诗人从长安出发,遥望蜀地,心中既有离别之意,也有对远方的憧憬。
2.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同为漂泊在外的官员,彼此都经历着人生的奔波与无奈。这种共鸣让离别更显沉重。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全诗最著名、最富有哲理的句子。它表达了即使相隔千里,只要心中有知己,距离便不再是障碍。这句话至今仍被广泛引用,成为友情的象征。
4.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在分别时过于悲伤,不必像小儿女一样泪洒衣襟。这是一种豁达的态度,体现了诗人乐观、洒脱的情怀。
四、艺术特色
- 意境开阔:诗中没有过多渲染离愁别绪,而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辽阔而深远的氛围。
- 语言凝练:全诗仅四十字,却包含丰富的情感与哲理,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
- 情感真挚:虽不落俗套,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令人动容。
五、现代意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可以跨越时空,即使身处异地,心灵依然相连。在现代社会,人们频繁迁徙、工作变动,这首诗给予我们一种温暖的力量——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心存知己,就不会孤单。
六、结语
王勃的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记录了一次离别,更传递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与信念。读之令人感慨,思之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