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见异思迁》附答案及翻译】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也锻炼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经典的文言文——《见异思迁》,并附上详细的翻译与答案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篇文章的内涵。
原文:
见异思迁,非贤者之志也。夫君子处世,当守其志,不为外物所动。若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则终无所成。昔者,有士人好学,初习儒术,后慕道家,遂弃儒而从道。未几,又羡佛门,复舍道而入佛。如此反复,终无所归。世人多效之,然皆无所得。故曰:守一而不移者,方为大器。
译文:
“见异思迁”并不是贤德之人应有的志向。君子立身处世,应当坚守自己的志向,不被外界事物所动摇。如果整天朝三暮四,看到别的就改变主意,那么最终将一事无成。从前有一位读书人,起初学习儒家思想,后来羡慕道家学说,于是放弃儒家而追随道家。不久之后,他又对佛教产生兴趣,又舍弃道家而进入佛门。如此反复无常,最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世人多有模仿他的人,但都毫无收获。因此说:能够坚守一个目标而不轻易改变的人,才是真正有作为的人。
问题与答案:
1. 什么是“见异思迁”?
答:“见异思迁”指的是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主意,形容意志不坚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2. 作者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处世?
答:作者认为君子应当坚守自己的志向,不被外物所动摇。
3. 文中提到的士人为什么最终无所成就?
答:因为他频繁改变志向,先后学习儒、道、佛三家思想,却没有坚持一个方向,导致最终没有成就。
4.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答:文章强调做人要坚定志向,不可朝三暮四,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5. “守一而不移者,方为大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意思是能够坚守一个目标而不轻易改变的人,才是真正有作为的人。
总结:
《见异思迁》这篇文言文通过一个士人的例子,告诫人们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轻易改变初衷。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作品,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培养坚定的目标与持之以恒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