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蒲松龄练习题x】《狼》蒲松龄练习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 《狼》这篇文言文出自哪位作家之手?
A. 鲁迅
B. 蒲松龄
C. 曹雪芹
D. 吴承恩
答案:B
2. 文中“一屠晚归”中的“屠”指的是什么?
A. 屠夫
B. 猎人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A
3.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中的“缀行”是什么意思?
A. 快速奔跑
B. 悄悄跟随
C. 停留不前
D. 互相追逐
答案:B
4. 文中“其一犬坐于前”的“犬”字用法是?
A. 名词作动词
B. 名词作状语
C. 动词作名词
D. 形容词作动词
答案:B
5.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投以骨”相同的是?
A. 以刀劈狼首
B. 以为神
C. 以中有足乐者
D. 不以物喜
答案:A
二、填空题
1. 文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__________。”
答案:犬坐于前
2.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中“盖”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原来,原来是
3. 文章通过描写一个屠户与两只狼的较量,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的警惕。
答案:恶势力或狡诈之人
4.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
答案:狼虽然狡猾,但一会儿就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计能有多少呢?
5.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属于__________体。
答案:文言文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
文章讲述了一个屠户在回家途中遇到两只狼,起初试图用骨头引开它们,但狼依然紧追不舍。后来屠户发现其中一只狼假装睡觉,另一只则在前方监视,最终屠户识破狼的诡计,将它们全部杀死。故事说明了面对狡诈的敌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表象迷惑。
2. 文中“其一犬坐于前”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狼蹲坐的姿态比作狗,形象地描绘出狼的狡猾和伪装。这种写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画面感,使读者更能感受到狼的威胁。
3. 结合全文,分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一句的含义。
答:
这句话的意思是:狼虽然很狡猾,但最终还是被消灭了。它既是对狼的讽刺,也是对人类智慧的肯定。作者借此表达对那些看似强大却终将失败的恶势力的批判。
四、拓展思考
1. 你认为文中屠户的成功在于哪些方面?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屠户的成功在于他冷静观察、善于判断,并且果断行动。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或危险时,保持冷静、理性分析问题并采取正确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2. 如果你是文中的屠户,你会如何应对那两只狼?为什么?
提示: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比如是否使用其他工具、是否寻求帮助、是否提前准备等。关键是要体现自己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总结:
《狼》是一篇寓意深刻、语言精炼的文言短文。通过屠户与狼的斗争,作者不仅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也揭示了人性中的智慧与勇气。这篇文章对于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古文思想内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