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二收藏慢慢看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二收藏慢慢看,跪求好心人,拉我一把!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17:21:04

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二收藏慢慢看】在中医理论中,经外奇穴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不属于十二正经或任督二脉,但它们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独特的疗效。这些穴位多为历代医家根据实践经验总结而来,常用于治疗一些特殊病症或辅助调理身体机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第21至第48个经外奇穴的名称、定位、主治功能以及简单图解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穴位的作用和使用方法,适合初学者和中医爱好者收藏学习。

21. 印堂穴

- 定位:两眉之间,前额中央。

- 功效:清热明目、镇静安神、缓解头痛、改善失眠。

- 适用症状: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眼睛干涩、精神不振。

22. 鱼腰穴

- 定位:位于眉毛中点处。

- 功效:舒筋活络、明目退翳。

- 适用症状:眼睑下垂、眼疲劳、视力模糊、面瘫。

23. 四白穴

- 定位: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 功效:祛风止痛、明目润燥。

- 适用症状:面部麻木、牙痛、面肌痉挛、眼干。

24. 太阳穴

- 定位:耳后乳突与眉梢连线中点。

- 功效:疏风清热、活血通络。

- 适用症状:偏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感冒发热。

25. 颧髎穴

- 定位:颧骨下缘,咬肌隆起处。

- 功效:通络止痛、消肿散结。

- 适用症状:面瘫、口角歪斜、牙痛、颧部疼痛。

26. 颊车穴

- 定位: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处。

- 功效: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 适用症状:牙痛、面肿、腮腺炎、张口困难。

27. 下关穴

- 定位:颧弓下缘,耳屏前凹陷处。

- 功效:通络止痛、消肿利窍。

- 适用症状:牙痛、耳鸣、面瘫、颞颌关节紊乱。

28. 耳门穴

- 定位:耳屏前方,耳垂与耳屏之间。

- 功效:通窍聪耳、清热利咽。

- 适用症状:耳鸣、听力下降、咽喉肿痛、耳道炎症。

29. 听宫穴

- 定位:耳屏前,耳垂与耳屏之间凹陷处。

- 功效:通耳窍、清热利咽。

- 适用症状:耳聋、耳鸣、听力减退、咽喉不适。

30. 耳中穴

- 定位:耳轮脚前缘,耳屏与耳轮交界处。

- 功效:通络止痛、聪耳开窍。

- 适用症状:耳鸣、耳痛、头痛、眩晕。

31. 耳尖穴

- 定位:耳廓上端,耳尖处。

- 功效:清热解毒、平肝潜阳。

- 适用症状:高热、头痛、高血压、耳痛。

32. 百会穴

- 定位: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交点处。

- 功效:升阳固脱、醒脑开窍。

- 适用症状:头晕、失眠、脱肛、阴挺、癫痫。

33. 风池穴

- 定位:枕骨下两侧凹陷处。

-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痛。

- 适用症状:头痛、颈项强痛、感冒、眩晕。

34. 风府穴

-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 功效:祛风通络、清热解毒。

- 适用症状:头痛、眩晕、咽喉肿痛、癫痫。

35. 哑门穴

-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5寸。

- 功效:通络开窍、清热利咽。

- 适用症状:失语、失音、头痛、眩晕。

36. 大椎穴

-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 功效:散寒解表、通阳益气。

- 适用症状:感冒、咳嗽、发热、肩背疼痛。

37. 陶道穴

- 定位: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 功效:祛风解表、清热除湿。

- 适用症状:发热、头痛、咳嗽、风湿痛。

38. 身柱穴

-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 功效:补肺益气、健脾和胃。

- 适用症状:小儿发育迟缓、咳嗽、哮喘、体虚。

39. 灵台穴

- 定位: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 功效:宁心安神、祛风止痒。

- 适用症状:心悸、失眠、皮肤瘙痒、风湿病。

40. 至阳穴

- 定位: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 功效:通阳理气、宽胸止痛。

- 适用症状:胸痛、心悸、气短、黄疸。

41. 命门穴

- 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 功效:温肾壮阳、强腰健骨。

- 适用症状:腰痛、肾虚、遗精、早泄。

42. 阳关穴

- 定位:膝盖下3寸,股骨外侧。

- 功效:舒筋活络、祛风除湿。

- 适用症状:膝关节疼痛、下肢麻木、风湿痹痛。

43. 中魁穴

- 定位:手掌面,中指根部掌纹尽头。

- 功效:清热解毒、通络止痛。

- 适用症状:手麻、手指疼痛、咽喉肿痛。

44. 商丘穴

- 定位: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 功效:健脾利湿、通络止痛。

- 适用症状:足部肿胀、水肿、踝关节痛。

45. 承山穴

- 定位:小腿后侧,腓肠肌下凹陷处。

- 功效:舒筋活络、清热利湿。

- 适用症状:小腿抽筋、便秘、痔疮。

46. 飞扬穴

- 定位:外踝上七寸,腓骨后缘。

-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适用症状:头痛、眩晕、下肢麻木、腰腿痛。

47. 束骨穴

- 定位: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下方。

- 功效:通络止痛、清热利湿。

- 适用症状:足跟痛、足部肿胀、趾间神经痛。

48. 京骨穴

- 定位:足外侧,第5跖骨粗隆后方。

- 功效:通络止痛、清热利湿。

- 适用症状:足部疼痛、趾痛、足踝扭伤。

以上便是48个经外奇穴中的第21至第48个穴位的详细讲解,每一个穴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应症。在实际应用中,建议结合专业医师指导进行针灸或按摩,以确保安全有效。

如需了解更多经外奇穴内容,可继续关注“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一”,全面掌握中医经络知识,提升自我保健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