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4 12:08:02

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唐代】《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赶路时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旅途艰辛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原文: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 征铎(duó):指旅途中悬挂的铃铛,象征远行的开始。

- 客行:游子出行。

- 茅店:用茅草盖的旅舍。

- 板桥:木板搭成的桥。

- 槲(hú)叶:一种落叶乔木的叶子。

- 枳(zhǐ)花:一种植物,白色花朵,常在春日开放。

- 驿墙:驿站的墙壁。

- 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为诗人的故乡。

- 凫(fú)雁:野鸭和大雁,象征归乡之景。

翻译:

清晨起来,听到远处旅舍的铃铛声响,我这个远行的游子心中不禁生出对故乡的思念。

鸡鸣声中,茅草屋旁挂着一弯残月;板桥上留下行人踏过的足迹,覆盖着一层薄霜。

山路上落满了槲树的叶子,驿站的墙上,枳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明亮。

不由得让我想起故乡的梦境,那里有成群的野鸭和大雁,栖息在水边的池塘里。

赏析: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以极简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晨行图景。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被后人广泛引用和传颂。

这两句诗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凄凉的氛围。“鸡声”点明时间之早,“茅店”暗示旅途的艰苦,“月”则渲染出寂静的环境;“人迹”表明行人的孤独,“板桥霜”则进一步强化了寒冷与荒凉的感觉。整句没有一个“愁”字,却处处流露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后两句由景入情,写诗人因旅途的寂寞而联想到故乡的温暖,回忆中“杜陵梦”里的“凫雁满回塘”,更添几分思乡的深情。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使全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

总结:

《商山早行》不仅是温庭筠诗歌艺术的集中体现,也反映了唐代文人普遍存在的漂泊感与思乡情。其语言简洁,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