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赛课《山中访友》说课稿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赛课《山中访友》说课稿,真的急需答案,求回复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7 05:36:56

赛课《山中访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篇经典散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出自著名作家李汉荣之手,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灵动,还能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之美”,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文字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诗意与灵性。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作者在山中与“朋友”们相遇的过程,将树木、山泉、溪流等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与生命,使整篇文章充满童趣与哲思。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的情感内涵,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深情。

- 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环保意识与生命意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情境导入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自然世界;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声音中感受语言的美感;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一段山林的音频或展示山林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10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教师适时讲解重点词语,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3. 精读品析(20分钟)

引导学生逐段品读课文,重点分析作者如何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如“古桥”“山泉”“溪流”等,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把自然景物当作朋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4. 拓展延伸(10分钟)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谈谈自己与自然相处的经历,鼓励他们用拟人化的手法描述身边的景物,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作者通过本文传达的思想情感,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呼吁学生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六、板书设计

板书以“访友”为主线,突出“山中”“朋友”“情感”三个关键词,配合简单的图画或符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

七、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与自然中的一个“朋友”的一次“邂逅”。

2. 阅读李汉荣的其他作品,感受其写作风格。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语言积累,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就是我对《山中访友》这一课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