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醒时只爱愁生。”这是辛弃疾在《西江月·遣兴》中所写下的两句词,虽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他一生的孤寂与无奈。这首词虽未被后人广泛传诵,却因其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意境,成为研究辛弃疾思想与人生观的重要作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也是一位志在恢复中原的爱国将领。他一生以收复河山为己任,然而命运多舛,屡遭排挤,最终只能退隐山林,寄情诗词。《西江月·遣兴》正是他在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全词如下:
> 醉里且贪欢笑,醒时只爱愁生。
> 事如春梦了无痕,酒似浮云终不冷。
> 花开能几日,月落又重明。
> 不须惆怅怨芳尘,自有清辉照客程。
在这首词中,辛弃疾以“醉”与“醒”作为对比,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执着。醉时,他可以暂时忘却忧愁,享受片刻的欢愉;而一旦清醒,心中的苦闷便如潮水般涌来。这种情绪的反差,正是他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痛苦。
“事如春梦了无痕”,这句词写出了他对过往经历的感慨。他曾有过壮志凌云的理想,也曾有过奋勇杀敌的激情,但最终都如同一场梦境,消散于无形。而“酒似浮云终不冷”,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虚无感。酒虽能短暂地慰藉心灵,但终究无法驱散内心的寒意。
下阕中,“花开能几日,月落又重明”,借自然景象表达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月升月沉,都是自然规律,也是人生的缩影。辛弃疾虽然心怀大志,但他深知,个人的力量在历史的洪流中微不足道。
最后两句:“不须惆怅怨芳尘,自有清辉照客程。”则是整首词的点睛之笔。尽管前路艰难,尽管理想难以实现,但他依然选择坦然面对,相信光明终将到来。这种豁达与坚韧,正是辛弃疾精神世界的体现。
《西江月·遣兴》虽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思考,也反映了他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坚定。这首词,是他的心声,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