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大班教案:尖利的物品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大班教案:尖利的物品,求路过的神仙指点,急急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01:25:15

大班教案:尖利的物品】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尖利物品,了解它们的用途和潜在危险。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或避开尖利物品。

3. 通过互动游戏和讨论,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实物:剪刀、针、小刀、图钉、铅笔等尖利物品。

- 安全教育视频或动画片段(内容简短、适合幼儿观看)。

- 绘画纸、彩笔、安全标志贴纸等材料。

- 情景模拟道具(如“危险物品”卡片、安全行为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图片,如剪刀、针、小刀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些物品的特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教师适时总结:“这些物品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尖尖的’,我们叫它们‘尖利的物品’。”

2. 探索与讨论(10分钟)

教师展示每种尖利物品,并讲解它们的用途,同时提醒幼儿注意使用时的安全。例如:

- 剪刀可以用来剪纸、剪布,但不能对着别人。

- 针可以缝衣服,但不能随便拿在手里玩。

- 小刀虽然好用,但必须由大人帮忙使用。

教师提问:“如果小朋友不小心碰到这些尖利的东西,会发生什么?”

引导幼儿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补充说明可能造成的伤害,如划伤、扎伤等。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教师设置几个生活场景,如“在教室里玩耍”、“在家做手工”、“在公园玩玩具”,请幼儿分组进行情景表演,判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危险的。

例如:

- 场景一:小明拿着剪刀跑来跑去 → 危险

- 场景二:小红用完剪刀后放回盒子里 → 正确

- 场景三:小刚把针放在口袋里 → 危险

幼儿扮演角色后,教师组织大家讨论,指出错误行为的危害,并强调正确做法。

4. 创意活动(10分钟)

教师发放绘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知道的尖利物品,并在旁边标注“不可以碰”或“要小心使用”。

完成后,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物品,为什么要注意。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尖利物品虽然有用,但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最后,教师出示安全标志,如“小心尖锐物品”、“禁止玩耍”等,引导幼儿认识这些标志的意义。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家中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的尖利物品,并制定一份“家庭安全清单”。

- 开展“我是安全小卫士”活动,鼓励幼儿在班级中提醒同伴注意安全。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图片、情景模拟、绘画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尖利物品的危险性。在活动中,幼儿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