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杜甫】《野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虽篇幅简短,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全诗如下:
>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 草堂樽酒在,焉得不归来?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境遇与内心情感。诗中既有对国家动荡、战乱频仍的忧虑,也有对兄弟离散、身世飘零的感伤,更透露出他对朝廷的忠诚与无奈。
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描绘了边塞的苍茫与江水的辽阔,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宏大的氛围。这里的“西山”指成都附近的西山,“三城戍”指的是成都周边的军事要地,暗示着战事不断,边疆不安定。“南浦清江”则点明了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江水清澈,景色宜人,但在这美景背后,却隐藏着时代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颔联“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以及对亲人的思念。战乱使得兄弟分散,音讯难通,诗人只能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满心忧愁,泪洒天涯。
颈联“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年老体衰、无力报国的感慨。他自知已无能为力,只能将余生寄托于病痛之中,无法为国家贡献一分一毫,心中充满愧疚与无奈。
尾联“草堂樽酒在,焉得不归来?”则是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虽然现实残酷,但他仍希望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草堂,过上宁静的生活。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他对和平与安定的深切期盼。
《野望》虽以“野望”为题,但并非单纯的游山玩水之作,而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内心的忧思与感慨。它不仅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他深沉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野望》以其真挚的情感、凝练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