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写作(学写传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传记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撰写人物传记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完成一篇结构清晰、内容充实的传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优秀传记作品,分析其语言风格、结构安排和情感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身边人物的关注与理解,增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掌握传记的写作要素(如时间顺序、人物描写、语言风格等),学习如何将人物事迹与思想情感结合起来。
- 难点: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既写出人物的真实经历,又能体现其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传记范文(如《名人传》《我的父亲》等)、学生习作案例。
-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收集自己熟悉的人物资料,思考如何进行人物描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导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要为一个人写一篇‘故事’,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你希望别人通过你的文字看到什么?”引导学生思考“传记”是什么,激发学生兴趣。
2. 新知讲解(10分钟)
- 什么是传记?
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具有真实性、客观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它不仅可以讲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还可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世界。
- 传记的写作要点:
- 内容真实,有据可依;
- 结构清晰,有起承转合;
- 语言生动,注重细节描写;
- 情感真挚,体现人物个性。
3. 范文分析(15分钟)
选取一篇优秀的传记范文(如《我的母亲》或《回忆鲁迅先生》),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找出其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例如:
- 作者是如何选择材料的?
- 有哪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性格?
- 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如何体现?
4. 写作指导(10分钟)
- 选材建议: 可以写家人、老师、同学,也可以写一个历史人物或社会名人。
- 结构安排: 建议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介绍人物,中间分段叙述主要事迹,结尾总结人物影响或感悟。
- 语言风格: 鼓励学生使用具体、生动的语言,避免空洞的形容词堆砌。
5. 实践写作(20分钟)
布置写作任务:“请以‘我最敬佩的人’为主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写出真实感受。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邀请几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并指出改进方向。
五、作业布置:
- 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传记文章,主题自选,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传记的基本写作方法。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在写作过程中仍存在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内容较为空泛的问题,今后需加强个别辅导与写作训练。
备注: 本教案根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教材内容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文素养,适合用于公开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