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原句】“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该成语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它强调了谦虚好学、尊重他人、不断学习的精神。
一、原文出处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
>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这段话中,“不耻下问”是孔子对孔文子的评价之一,说明孔文子虽然聪明,但仍然愿意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因此值得称赞。
二、总结与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公冶长》 |
原文句子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含义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
作者 | 孔子(通过弟子子贡之口) |
背景 | 孔文子因好学且不耻下问而被称作“文” |
现代意义 | 强调谦虚、求知、尊重他人 |
三、延伸理解
“不耻下问”不仅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理念,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保持开放心态、善于向他人学习,是提升自我、实现进步的关键。
需要注意的是,“不耻下问”并不意味着盲目崇拜或轻视权威,而是指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虚心请教、不断进取。
四、结语
“不耻下问”源于《论语》,体现了古人对学习和修养的高度重视。在当今社会,这一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于不断学习,而不在于自满或傲慢。
以上就是【不耻下问的原句】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