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成语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成语

2025-09-05 00:34:57

问题描述:

成语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成语,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5 00:34:57

成语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成语】一、标题说明:

“成语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成语”这一标题虽然略显重复,但其核心在于探讨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故事以及含义。以下将从成语的来源、典故、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二、

“前倨后恭”是一个用来形容人态度前后不一致、先傲慢后恭敬的成语。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历史事件,常用于讽刺那些在权力或地位变化后,态度发生巨大转变的人。

1. 成语出处:

“前倨后恭”最早出自《史记·张仪列传》。其中讲述了战国时期,张仪作为秦国的使者前往楚国,最初受到楚王的冷遇,后来因为张仪的游说和秦楚关系的变化,楚王对他态度转为恭敬。张仪因此感叹:“始吾见之,甚倨;今吾事之,甚恭。”这就是“前倨后恭”的由来。

2. 成语故事: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擅长游说各国。有一次,他被派往楚国,起初楚王对他并不重视,态度冷漠。然而,当秦国对楚国施加压力时,楚王不得不重新考虑与张仪的关系。最终,张仪通过巧妙的外交手段,使楚王对他刮目相看,态度变得恭敬起来。张仪对此感慨道:“前倨后恭”,表达了他对这种态度转变的无奈与讽刺。

3. 成语含义:

“前倨后恭”字面意思是“先前傲慢,后来恭敬”。引申为:一个人在面对不同地位或权力的人时,态度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出虚伪或势利的一面。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趋炎附势、反复无常的人。

4. 使用场景:

- 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态度变化。

- 用于讽刺某些人因利益而改变态度的行为。

- 在文学作品中,可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三、表格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前倨后恭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
故事背景 战国时期,张仪初到楚国受冷遇,后因局势变化被楚王恭敬对待
成语含义 形容人态度前后不一,先傲慢后恭敬,多用于讽刺趋炎附势之人
用法 多用于批评、讽刺,也可用于描述人际关系中的态度变化
近义词 前恭后倨、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反义词 一视同仁、始终如一、坦诚相见

四、结语:

“前倨后恭”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它提醒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真诚与稳定的态度,避免因一时利益而改变本心。同时,这一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权谋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以上就是【成语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成语前倨后恭的意思成语】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