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欲滴意思解释】“垂涎欲滴”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看到美食时非常馋,口水都快流下来了。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于描写对食物的极度渴望,有时也引申为对某种事物的强烈向往。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垂涎欲滴 |
拼音 | chuí xián yù dī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尝与张辽等围吕布于下邳,……布乃遣使乞降,太祖不许。……于是士卒皆愤怒,垂涎欲滴。” |
含义 | 形容非常馋,看到好吃的东西时口水都快流出来,表示极度的欲望或羡慕。 |
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形容对食物或某种事物的强烈渴望。 |
近义词 | 食指大动、垂涎三尺、馋得流口水 |
反义词 | 淡然处之、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美食 | 看着桌上香喷喷的红烧肉,他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想吃一口。 |
表达羡慕 | 看到别人吃着美味的蛋糕,她垂涎欲滴,心里痒痒的。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描写主角在饥饿时看到美食,眼神发亮,垂涎欲滴。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垂涎欲滴”不仅是一个描述食欲的成语,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食的重视。在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常常通过食物表达情感、联络感情,因此,“垂涎欲滴”也常被用来表现一种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情境。
此外,这个成语也常用于幽默或夸张的语境中,比如朋友之间开玩笑说“你看到这碗面,垂涎欲滴的样子真好笑”,既表达了对方的馋样,又增添了几分趣味。
四、总结
“垂涎欲滴”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对食物的极度渴望。它不仅适用于日常对话,也能在文学作品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了解它的出处、用法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中文词汇,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就是【垂涎欲滴意思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