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注释和诗意】《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古代七夕节(即中国的情人节)时,人们向织女祈求智巧的风俗。诗中既有对民间习俗的描写,也蕴含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一、原文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二、注释
词语 | 注释 |
乞巧 | 指古代女子在七夕节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的习俗。 |
七夕 | 农历七月七日,传说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碧霄 | 青天,天空。 |
牵牛织女 | 牛郎与织女,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人物。 |
渡河桥 | 指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 |
家家 | 每家每户,形容普遍现象。 |
乞巧望秋月 | 女子们在七夕夜晚仰望月亮,祈求智慧与技巧。 |
红丝 | 彩线,用于穿针引线,象征女性的巧手。 |
几万条 | 形容穿针数量之多,表现人们对技艺的追求。 |
三、诗意解析
《乞巧》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七夕节的民俗场景。诗中“七夕今宵看碧霄”点明时间与环境,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牵牛织女渡河桥”则引入神话元素,增强诗意的浪漫色彩。
后两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女子们在七夕夜争相穿针引线、祈求技艺的热闹场面。整首诗既表达了对传统节日的赞美,也体现了古人对智慧与技艺的追求。
四、总结
《乞巧》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的诗作,它不仅记录了古代七夕节的风俗,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诗人将神话与现实巧妙结合,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项目 | 内容 |
诗题 | 乞巧 |
作者 | 林杰(唐代) |
体裁 | 七言绝句 |
主题 | 描写七夕节的乞巧习俗 |
语言风格 | 简洁明快,富有画面感 |
表达情感 | 对传统节日的赞美与对技艺的向往 |
如需进一步了解七夕文化的背景或相关诗词,可继续查阅古籍或相关研究资料。
以上就是【乞巧注释和诗意】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