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眼的意思和典故】“青白眼”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人态度冷淡、轻视或厌恶。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文人的典故,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青白眼的含义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qīng bái yǎn |
释义 | 形容对人态度冷淡、轻视或厌恶,多用于表达对某人不满或不屑的态度。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表示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评价。 |
近义词 | 冷眼、轻视、蔑视、冷淡 |
反义词 | 热情、尊重、重视 |
二、青白眼的典故来源
“青白眼”这一说法最早出自《世说新语·简傲》篇,讲述的是魏晋时期名士阮籍的故事。
典故原文:
>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于是,遂不与俗人交。邻家妇有美色,夫死,寡居。籍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深沉,世人莫能测也。后每见礼俗之士,辄以白眼对之;见贤者,则青眼视之。
典故解释:
这段文字讲的是阮籍在面对世俗之人时,常常露出“白眼”,表示轻视和不屑;而遇到真正有才德的人,他则用“青眼”表示欣赏和尊重。因此,“青白眼”逐渐成为一种象征,用来形容对人态度的冷暖分明。
三、青白眼的文化意义
1. 反映社会风气: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崇尚个性自由,不愿随波逐流。阮籍的行为正是当时文人精神的写照。
2. 体现人情冷暖:通过“青白眼”的对比,可以看出人们对不同人物的态度差异,体现出人情世故的复杂。
3. 影响后世文学:此后,“青白眼”被广泛用于诗词、小说中,成为表达情感态度的重要方式。
四、现代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对那些趋炎附势的人总是投以青白眼。” |
日常交流 | “她对这种虚伪的人从不假辞色,只用青白眼回应。” |
社会评论 | “某些官员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只会用青白眼来敷衍。” |
五、总结
“青白眼”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了古人对人情冷暖、道德评判的深刻思考。通过阮籍的故事,我们不仅了解了这个词的来历,也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对世俗的疏离。今天,“青白眼”虽已不再常用,但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以上就是【青白眼的意思和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