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乡村生活图景。这首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田园风光与家庭和睦的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低矮的茅屋前,溪水潺潺,岸边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我听到一阵柔和的吴地方言传来,两位白发苍苍的老夫妻正互相逗趣说笑。他们的大儿子在溪东忙碌地锄豆,二儿子则坐在门前编织鸡笼。最让人喜爱的是那调皮的小儿子,他懒洋洋地趴在溪边,专心致志地剥着莲蓬。
注释:
1. 清平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此调双调四十六字,上片四句四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
2. 茅檐:指用茅草覆盖的屋檐,形容简陋的房屋。
3. 吴音:吴地(今江苏南部、浙江一带)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口音。
4. 翁媪:老翁和老妇,即老年夫妇。
5. 亡赖:通“无赖”,意为顽皮、淘气。
6. 剥莲蓬:剥开莲蓬壳取食莲子。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乡村生活的和谐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质朴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家庭闲适,都透露出一种安详与满足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的村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