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答案

2025-05-24 17:57:06

问题描述: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答案,跪求万能的网友,帮我破局!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4 17:57:06

思想情感

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己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文章中提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表明了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关注的对象。同时,“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等句子不仅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寄托了作者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则是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当时苏轼身处逆境,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以一种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文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描写既表现了月色的美好,又隐喻着作者内心的澄澈与坦然。此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更是道出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生活中并非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写作手法

在写作手法上,《答谢中书书》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方式,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通过动态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则更多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庭下如积水空明”一句,将庭院中的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积水,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月光洒满大地的情景;而“水中藻、荇交横”则是对竹柏倒影的具体刻画,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此外,文章最后的议论部分,则是作者借景抒情,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人生的哲理,使得整篇文章既有诗意又有深度。

结语

综上所述,《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虽风格各异,却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美的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这两篇文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学会珍惜当下,用心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