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描绘了春草繁茂、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离合的感慨。
原诗如下: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古原上的青草为意象,通过描写草木的生长与衰败,寓意人生的无常与坚韧。首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绘出草原上草木四季更替的自然规律,既写景又含哲理。颔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进一步深化主题,表现出生命的顽强与不息,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颈联“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绘了草色蔓延至远方,覆盖古道与荒城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苍凉的意境。尾联“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了诗的主题——送别。这里的“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也可泛指朋友或亲人。诗人借草木之盛,抒发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也暗喻离愁别绪的浓重。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深刻体悟。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生命赞歌。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友情长存的感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内心的情感共鸣。
总结来说,“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不仅是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更是对生命与自然之间永恒联系的深情咏叹。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