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该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下肢供血不足,患者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至肢体坏疽。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外科手术以及介入治疗等,而近年来,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作为一种新型介入技术,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药物涂层球囊是一种在球囊表面涂覆抗增殖药物的医疗器械,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球囊扩张过程中将药物释放至病变部位,抑制血管内膜增生,从而降低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 BMS)或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 DES),DCB具有无需植入金属支架的优势,能够减少长期异物刺激带来的风险,同时保持血管的自然结构和弹性。
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DCB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膝下动脉病变、小血管病变及多节段病变的患者群体中。研究表明,对于部分不适合接受开放手术或支架植入的患者,DCB可以作为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处理复杂病变时,DCB的使用可以避免支架植入所带来的并发症,如支架断裂、移位或再狭窄等问题。
从临床疗效来看,多项研究显示,DCB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行走距离以及延长无事件生存期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此外,与传统治疗方式相比,DCB在术后随访中显示出较低的再狭窄率和较高的血管通畅率。然而,尽管DCB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优异,但其在不同人群中的适应性和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验证。
总体而言,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未来有望在更多患者群体中推广使用,为下肢动脉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和个性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