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务学》翻译】《务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方孝孺所作的一篇散文,内容主要围绕“学习”的重要性展开,强调了学问之道在于勤奋与专一,反对浮躁与浅尝辄止。文章语言简练,立意深远,体现了儒家重学的思想传统。
以下是对《务学》的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学者之于学也,非徒诵其言而已也,必求其义;非徒记其事而已也,必究其理。故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夫学之难者,不在其博,而在其精;不在其多,而在其诚。是以君子务学,不以辞章为工,不以技艺为能,而以明道为本,以修身为主。
今人之学,或好高远,而不务其实;或溺于文辞,而不究其意;或贪于广博,而不求其要。此皆非所以为学之道也。夫学之贵,在于致知;致知之要,在于笃行。若徒诵其言,而不思其义;徒记其事,而不察其理,则虽博而无益,虽勤而无功。
故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者当以诚心求之,以恒志守之,以实行为之。如此,则学可成,道可明,德可修矣。
译文:
学习的人对于学问,不只是为了背诵几句话语,更要理解其中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记住一些事情,更要探究背后的道理。因此说:“学习就像追赶一样,唯恐跟不上,还怕失去它。”学习的难点并不在于知识的广博,而在于深入钻研;不在于掌握得多,而在于态度真诚。因此,有德之人致力于学习,并不把文采辞藻当作本领,也不把技艺技巧当作能力,而是以明白道理为根本,以修养自身为主要目标。
现在有些人学习,喜欢追求高远的目标,却忽视实际的内容;有些人沉迷于文字辞藻,却不探究其含义;有些人贪图知识的广博,却不寻求其中的关键。这些都是不符合真正学习之道的做法。学习最宝贵的地方,在于获得真知;获得真知的关键,在于切实实践。如果只是背诵言语,却不思考其中的意义;只是记住事件,却不分析其中的道理,那么即使知识丰富,也没有实际的好处;即使努力勤奋,也难以取得成效。
所以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学习的人应当以真诚的心去追求,以坚定的意志去坚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只有这样,学问才能有所成就,道理才能得以阐明,道德才能得到修养。
结语:
方孝孺在《务学》中强调了学习应注重内涵、方法和实践,而非流于表面。他提醒人们,真正的学问不仅在于积累知识,更在于理解与运用。这种思想至今仍对现代学习者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