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兖州城楼原文及赏析】《登兖州城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作,虽然在杜甫众多作品中并不算最为著名,但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这首诗通过对登高远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处境的感慨。
原文:
>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时。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羁旅风尘久,江山岁月迟。
> 谁能解此意?独倚望乡思。
逐句赏析: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时。”
这两句点明了诗人登楼的时间和地点。“东郡”指兖州,是杜甫曾任职之地;“趋庭”原指古代子女向父母请安,此处可能暗含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南楼”则是他登临的地方,诗人在此远眺,思绪万千。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全诗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描绘了开阔的田野与低垂的天空,清澈的江水倒映着明亮的月亮,仿佛月亮离人更近。画面宁静而悠远,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沉思。
“羁旅风尘久,江山岁月迟。”
诗人感叹自己长期漂泊在外,风尘仆仆,身心俱疲。同时,“江山岁月迟”一句,既写自然的变化缓慢,也暗示人生易老、时光难追,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
“谁能解此意?独倚望乡思。”
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诗人问谁能够理解他的心境,只能独自倚楼远望,思念故乡。情感深沉,令人动容。
总体赏析:
《登兖州城楼》虽篇幅不长,但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杜甫通过登楼所见之景,抒发了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杜甫诗歌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与深厚的人文情怀。
尽管这首诗不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那样广为人知,但它依然展现了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值得细细品味。
结语:
读《登兖州城楼》,不仅是欣赏一首诗,更是走进一位诗人的心灵世界。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杜甫用他的笔触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感,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珍贵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