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8(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及乘方的混合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综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运算法则。
- 难点:在含有括号和不同运算符号的情况下,正确判断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三、教学准备:
- 教材: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黑板、粉笔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课题,如:“小明去超市购物,买了一瓶饮料2元,两包薯片各3元,又买了5支铅笔,每支1元。他给了收银员2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0 - (2 + 3×2 + 1×5),然后提问:“这个算式中有哪些运算?它们的顺序是怎样的?”
引出课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强调符号的处理方式。
(2)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内容。
(3)举例说明:
例1:计算 (-3) × [(-2) + 4] ÷ 2
步骤分解:
第一步:括号内计算:(-2) + 4 = 2
第二步:乘法:(-3) × 2 = -6
第三步:除法:-6 ÷ 2 = -3
例2:计算 [(-5) + 3] × (-2)^2
步骤分解:
第一步:括号内:(-5) + 3 = -2
第二步:乘方:(-2)^2 = 4
第三步:乘法:-2 × 4 = -8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以下题目,并互相讲解解题思路:
题目1:(-4) + 3 × (-2) - 5
题目2:[(-6) ÷ 2 + 3] × (-1)
题目3:(2 - 5) × (-3) + 6 ÷ (-2)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给予提示和纠正。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出示几道典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随机抽查并点评。
例如:
1. (-7) + 4 × (-2) - 3
2. [(-9) + 6] ÷ 3 × (-2)
3. 5 - (2 - 4) × 3^2
5. 总结提升(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步骤:
① 看清运算符号和括号;
② 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③ 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④ 注意负号和括号的作用。
6. 布置作业(2分钟)
完成课本第58页的习题1至5题,并预习下一节内容。
五、板书设计:
```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
1. 先算乘方;
2. 再算乘除;
3. 最后算加减;
4.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5. 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和巩固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在处理复杂表达式时仍需加强训练。今后应多设计变式题,提高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