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这个怎么解决啊?求快回!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0 06:48:3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与人物精神相结合的散文,文章通过描写宋庆龄故居中的一棵古老樟树,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象征意义。文中不仅描绘了樟树的形态、四季变化,还借树抒情,表达了对革命先驱者坚定信念和高尚品格的敬仰。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和写作顺序。

- 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樟树来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读、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与意境美。

-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联想拓展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樟树顽强生命力所象征的精神品质。

- 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理解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描写中领悟抽象的精神内涵。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录音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关于宋庆龄及樟树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宋庆龄故居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主要景物——樟树。

2. 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树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这棵树的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苍翠”、“挺拔”、“郁郁葱葱”等。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棵樟树?

(三)精读品味(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介绍樟树的位置和整体形象。

- 描写樟树四季的变化,突出其生命力。

- 第三段:通过樟树联想到宋庆龄,点明其精神象征。

2. 重点句赏析:

- “那棵樟树依旧挺立在故居的庭院中,枝叶繁茂,绿意盎然。”

- “它的根深深扎进泥土,无论风雨如何侵袭,始终不动摇。”

3. 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要将樟树与宋庆龄联系起来?你觉得这棵树象征着什么?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宋庆龄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她的生平事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植物来象征你心中的人或精神,你会选什么?为什么?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樟树的象征意义。

2. 教师总结:樟树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精神的象征。它代表着坚强、忠诚、不屈不挠的意志。

3.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像樟树一样,坚定信念,勇敢前行。

六、作业布置:

1. 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你身边的一棵树,并写出它带给你的感受。

2. 阅读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比较它们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七、板书设计: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树的形象:苍翠、挺拔、四季常青

→ 树的精神:坚韧、顽强、不屈不挠

→ 象征意义:革命精神、高尚品格

→ 作者情感:敬仰、怀念、赞美

```

八、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训练,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与实效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