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译文赏析】《为学一首示子侄》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所写的一篇劝学散文,旨在鼓励后辈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文章虽短,但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久而不教,必自困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只要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容易;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人们的学习,不是每天进步,就是每天退步。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交流,就会知识浅薄,见识狭窄;长时间不加以教导,必然陷入困境。我曾经整天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所得;我曾经踮起脚尖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更远。登上高处挥手,手臂并没有变长,但远处的人却能看见;顺着风大声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却听得更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因为脚力好,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因为擅长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三、赏析
《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一篇典型的劝学类散文,作者通过对比“为”与“不为”的结果,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引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世间之事是否有难易之分?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关键在于是否去“为”。这种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只有付诸实践,才能突破困难、取得进步。
文中还引用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借助外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仅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是对人生智慧的总结。作者认为,成功并非全靠个人天赋,而是善于利用资源、借助他人之力,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此外,文章语言质朴自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其内容不仅适用于古代学子,对现代人同样具有强烈的启发作用。
四、结语
《为学一首示子侄》虽篇幅不长,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教育意义。它提醒我们:学习贵在坚持,贵在行动,贵在善于借力。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道理始终值得我们铭记与践行。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求学的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