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墨梅》这首诗的字面意思及作者王冕的生平背景。
- 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体会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的特点。
-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情境创设、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高洁品质。
- 结合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与审美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人借物抒怀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不慕荣华、坚守节操的精神境界。
-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借梅花表达的志向与品格。
- 难点:把握“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墨梅》书法作品图、相关背景音乐、古诗朗诵音频。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王冕的生平资料,收集有关梅花的诗句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几幅不同季节的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梅花的特点。
2. 提问:“你见过梅花吗?它在什么季节开放?你认为梅花象征着什么?”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梅花的古诗——《墨梅》,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梅花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二)初读感知(8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与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 分组朗读,评选“最佳朗读者”,激发学生兴趣。
4. 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讲解诗意,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语(如“淡墨”“清气”等)。
(三)深入探究(15分钟)
1. 理解诗意
-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解释:诗人用“洗砚池”来暗示自己勤奋练字,而“淡墨痕”则表现了梅花的素雅之美。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强调诗人不追求外在的赞美,而是注重内在的品德与精神。
2. 分析情感
- 提问:“你认为诗人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是否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坚持自我的精神?
3. 拓展延伸
- 补充王冕的生平:他是一位画家、诗人,一生清贫,但才华横溢,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谈谈如何在生活中保持正直与真诚。
(四)品读升华(10分钟)
1. 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闭眼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与意境美。
2. 分组讨论:
- 如果你是王冕,你会如何选择人生?
- 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清气满乾坤”的精神?
3.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2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墨梅》不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格操守的追求。
-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接触古典诗词,提升文学素养与道德修养。
(六)作业布置(2分钟)
1. 背诵《墨梅》,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诗句的理解。
2. 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某种植物的喜爱及其象征意义。
3. 收集与“梅花”相关的古诗,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五、板书设计
```
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
```
六、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帮助他们理解诗人的情感与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古诗语言的品味与感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