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上语文《珍珠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x】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习作者通过细腻描写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 掌握生字词,积累优美语句。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与温情,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写作手法。
- 难点: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相关图片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找有关珍珠鸟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珍珠鸟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它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珍珠鸟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描写珍珠鸟的文章——《珍珠鸟》。”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1. 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初步理解大意。
3.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第三环节:精读品味(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介绍珍珠鸟的外形和习性,营造温馨氛围。
- 描写“我”与珍珠鸟的相处过程,体现信任的建立。
- 第三段:描绘珍珠鸟在“我”身边自由活动的情景,表现和谐共处。
- 第四段:结尾部分,点明主题,升华情感。
2. 品析关键词句:
- “我便用吊兰长长的、垂落的枝叶,为它遮出一个温暖的巢。”
- “它先是离我较远,小脑袋从窗框里探出来,再后来,就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谊。”
3. 小组讨论:
- 为什么作者能与珍珠鸟建立起如此亲密的关系?
- 你从文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生活实际:
-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与小动物建立信任的经历?
- 你认为人与动物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2. 拓展阅读:
- 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猫》,比较两篇文章在描写动物方面的异同。
第五环节:总结提升(5分钟)
1.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梳理结构。
2.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总结:
- 信任是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最宝贵的桥梁。
- 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创造美好的关系。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2分钟)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和小动物的故事》,要求写出真实感受。
2. 预习下一篇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五、板书设计:
```
《珍珠鸟》
——冯骥才
信任 → 和谐 → 美好
外形描写 → 情感变化 → 主题升华
```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信任之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信赖”的意义时,还需进一步加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课文所传达的情感价值。
以上为《珍珠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原创,适合用于公开课展示或教学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