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2025-05-13 17:25:06

问题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的性质苏教版),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3 17:25:06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 学生能够了解空气是一种无形无色且占据空间的物质。

- 能够理解并描述空气的基本性质,如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可被压缩等。

2. 技能目标:

-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树立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思想观念。

二、课前准备:

教师需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器、气球、透明瓶子等,并提前做好示范演练以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提问:“我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出“空气”。接着进一步追问:“那么空气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它有没有重量?会不会占据空间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空气的性质。

2. 探究活动:

(1)感受空气的存在

使用手帕蒙住装满水的杯子口部后迅速倒置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到即使杯子里没有液体流出也依然保持湿润的现象,以此证明空气的存在。

(2)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利用塑料瓶和吸管制作简易装置,在瓶底钻一个小孔并将吸管插入其中,然后将瓶子浸没于水中挤压瓶子时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占据了瓶子内部的空间。

(3)体验空气的压力

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空瓶,一个密封完好另一个则打开盖子,分别将其放入水中,可以看到密封瓶浮在水面而未密封瓶沉入底部,这表明外界大气压强对物体产生了影响。

3. 总结归纳:

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师生共同总结出空气的主要特性: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具有流动性并且能够占据任何容器内的全部空间;还具备一定的质量会对周围物体施加压力等重要结论。

4.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选择题或者判断题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例如:“空气是不是一种物质?”、“空气是否有颜色?”等问题都可以作为检测手段之一。

5. 布置作业:

要求每位同学回家后尝试寻找更多关于空气特性的例子,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四、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 空气的性质(苏教版)

一、认知目标

- 了解空气的定义及其基本属性。

- 描述空气无固定形态及可压缩的特点。

二、技能目标

- 学会利用实验方法探索未知领域。

-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 弘扬节约资源的理念。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大致框架,请各位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具体内容哦!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