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他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后欣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意,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一些唐诗,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杜甫这样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及其作品的思想内涵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并结合背景资料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诗中的重点字词及诗句含义;了解杜甫生平及其创作特点;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赏析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掌握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难点:把握作者复杂而细腻的情感变化;体会诗歌语言之美。
五、教法学法
教法:讲授法、问答法、情境创设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安史之乱的历史短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然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段历史吗?它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引出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不熟悉的字词。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歌,纠正发音错误。
3. 解释重点词语:“涕”、“漫卷”、“青春”等。
(三)精读感悟
1. 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非常高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分组讨论:“你认为这首诗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为什么?”每组选派代表发言。
3. 全班共同探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总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
1. 介绍杜甫其他相关作品,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让学生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2. 组织学生开展“我心中的杜甫”主题演讲比赛,进一步加深对这位伟大诗人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杜甫生平的小论文。
七、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八、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于古文的理解仍然存在障碍,今后应加强基础训练;另外,在课堂时间安排上还需更加合理紧凑,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