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 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知道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2. 学会分辨陌生人,并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
3. 通过情景模拟和互动游戏,培养幼儿的判断力和应对能力。
活动准备:
1. 视频资料:关于陌生人与儿童安全的小故事。
2. 图片若干:包括熟悉的家人、老师的照片以及一些陌生人的图片。
3. 场景布置:模拟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
4. 小奖品若干,用于奖励积极参与的孩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教师带领孩子们做手指操,活跃课堂气氛后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是陌生人吗?”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比如“不认识的人”、“不是我们的家人或朋友”。接着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讲述一个小朋友在商场里遇到陌生人试图带走他的情节,让孩子初步感知跟陌生人走可能带来的危险。
二、讨论环节(1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包括熟悉的家庭成员照片和陌生人的照片,请小朋友辨别哪些是认识的人,哪些是不熟悉的人。
2. 提问:“如果有人自称是你爸爸的朋友来接你放学,你会怎么办?”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3. 总结:告诉孩子们,即使对方看起来很友好,也不能轻易相信他们,更不能随便跟着走。
三、情景模拟(15分钟)
将教室布置成超市或者公园的样子,邀请几位家长志愿者扮演“陌生人”,分别以各种方式接近孩子:
- 装作迷路需要帮助;
- 承诺带去吃好吃的东西;
- 表示认识孩子的父母并请求帮忙。
当“陌生人”尝试接近时,引导其他小朋友观察反应,提醒大家记住不要接受任何礼物或跟随离开。完成后,组织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并表扬那些表现勇敢的孩子。
四、互动游戏(10分钟)
设计一个小游戏叫做“找安全出口”。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在老师的指引下找到最近的安全出口。这个游戏不仅能让孩子们熟悉周围环境,还能让他们意识到在紧急情况下应该怎么做。
五、总结提升(5分钟)
最后,教师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警惕,遇到问题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可以适当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如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东西等。
活动延伸:
回家后请家长协助完成一份家庭作业——画一幅“我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图画,并简单描述自己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相信孩子们能够深刻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潜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