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在新时代背景下,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干部在与群众的互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以及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本文将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首先,当前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形式主义严重,部分干部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缺乏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的实际行动;二是沟通方式单一,未能根据群众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有效的交流方式,导致信息传递不畅;三是服务意识薄弱,个别干部在处理群众诉求时态度冷漠、推诿扯皮,损害了干群关系;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有效评估和反馈机制,导致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部分干部自身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官本位”思想,认为联系群众是“额外负担”,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考核机制不够科学,重“材料”轻“实效”,使得干部更倾向于做表面文章而非真抓实干;此外,基层治理体系尚不完善,资源分配不均、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针对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首先,要强化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干部真正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其次,优化考核机制,将群众满意度、问题解决率等作为重要评价指标,推动干部把精力放在实际工作中;再次,创新沟通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线上服务平台、开展定期走访等,提高工作效率和覆盖面;最后,健全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群众反馈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总之,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不断探索和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增强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