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姬传原文及翻译】《李姬传》是清代文学家侯方域所作的一篇人物传记,记述了明末秦淮河畔名妓李香君的生平事迹。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李姬的才情与气节,展现了她虽身处风尘却心系家国、坚守操守的高尚品格。
一、原文
李姬者,名香,小字贞丽,吴人也。父早卒,母李氏,以卖酒为业。姬年十六,姿容秀美,性聪慧,善歌,能诗,尤工琵琶。时江南多乱,士大夫避祸于吴,姬遂得与之游。其人或有才而无行,或有行而无才,姬独能辨之,每见则语以忠义,劝其自重。故士大夫多爱之,亦多敬之。
崇祯十四年,阮大铖者,魏忠贤党也,欲结纳士大夫,乃遣人馈金于姬。姬怒曰:“吾虽贱,岂肯受阉人之金?”遂拒之。大铖怒,讽其党人毁之。姬遂被逐,寄居于栖霞山中。然其志不屈,常以诗书自娱,不改其节。
后南都失守,姬闻之,悲痛欲绝,遂绝食三日而死。临终前,犹呼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二、翻译
李姬,原名香,小名贞丽,是江苏人。她的父亲早逝,母亲李氏靠卖酒为生。李姬十六岁时,容貌秀丽,性格聪慧,擅长歌唱,能写诗,尤其精通琵琶。当时江南局势动荡,许多士大夫避难来到吴地,李姬因此有机会与他们交往。这些人中有的有才华但品行不端,有的有品行但缺乏才学,只有李姬能够辨别他们的优劣,并常常以忠义之道劝诫他们,让他们自我珍重。因此,士大夫们大多喜爱她,也对她十分敬重。
崇祯十四年,有个叫阮大铖的人,是魏忠贤的党羽,他想拉拢士大夫,便派人送钱给李姬。李姬愤怒地说:“我虽然身份低微,难道会接受宦官的贿赂吗?”于是拒绝了。阮大铖大怒,指使他的同党诋毁李姬。李姬因此被驱逐,只好寄居在栖霞山中。但她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常常以诗书自娱,保持自己的操守。
后来南都(南京)失守,李姬听到这个消息,悲痛万分,于是绝食三天而死。临死前,她还在喊着:“宁愿玉碎,也不愿瓦全!”
三、总结
《李姬传》不仅是一篇描写风尘女子的文章,更是一曲赞美高洁人格的赞歌。李姬虽身处卑微之地,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与操守,不为权势所动,不为金钱所诱,最终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她的精神,至今仍令人敬佩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