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middot及观潮上叶丞相原文及赏析)】《摸鱼儿》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原题为《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这首词以钱塘江潮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原文: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几个、明月东风,把酒樽前,共谁倾诉?
长门宫里,玉楼天远,梦断南浦。
想当年、金樽檀板,歌舞欢娱。
如今憔悴,满眼风尘,空对斜阳,独倚阑干处。
赏析:
这首词以“观潮”为引子,描绘了钱塘江潮的壮阔景象,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内心的感慨与情怀。开篇“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以反问的方式点出春天的短暂与无情,暗含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感叹。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这里表现出词人对春光的留恋与惋惜,也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的无奈。接着,“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仿佛在呼唤春天不要离去,但现实却是“天涯芳草无归路”,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下阕转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反思。“长门宫里,玉楼天远,梦断南浦。”借用汉代宫廷典故,表达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失落。而“想当年、金樽檀板,歌舞欢娱。”则是对昔日欢乐场景的回忆,对比现在的孤寂与冷清。
最后两句“如今憔悴,满眼风尘,空对斜阳,独倚阑干处。”将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词人在面对人生沧桑后的孤独与沉思。
总结: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作品。它通过观潮这一意象,抒发了词人对人生、历史、家国命运的深刻思考。辛弃疾以豪放之笔写婉约之情,使整首词既有气势,又富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堪称南宋词坛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