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借登临古迹、凭吊历史英雄,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自身壮志难酬的感慨。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辛弃疾深厚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与评价。
一、主旨总结
本词通过登临京口北固亭所见所感,回顾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孙权、刘裕等,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时代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同时,词中也透露出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整首词情感沉郁、气势磅礴,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和历史反思性。
二、内容结构分析(表格形式)
| 内容模块 | 具体内容 | 主旨表达 |
| 上片 | 登临北固亭,远望江山,想起古代英雄人物(孙权、刘裕) | 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追思,暗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
| 下片 | 回忆宋武帝刘裕的事迹,对比当前朝廷的软弱无能 | 抒发对国家衰落的痛心,讽刺当权者不思进取 |
| 结尾 | 引用“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 | 表达虽年老仍愿为国效力的豪情,也暗含被冷落的悲愤 |
三、关键词解析
- 京口北固亭:地理位置,象征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
- 孙权、刘裕: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象征英雄时代。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感叹英雄难寻,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绘眼前景物,反衬历史的苍凉与变迁。
-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廉颇典故,表达自己虽老仍有报国之志。
四、思想内涵
1. 爱国情怀:词中处处体现作者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2. 历史反思: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回顾,反思现实政治的弊端。
3. 个人抱负:表达自己虽年迈仍想为国效力的决心。
4. 忧国忧民:对国家动荡、百姓苦难的深切忧虑。
五、艺术特色
- 借古讽今:以历史事件影射现实问题,增强批判力度。
-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有力,富有节奏感。
- 情感真挚:情感深沉,体现出词人的赤子之心。
六、总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篇充满家国情怀的抒情词。它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辛弃疾词风的典型代表。
以上就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旨】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