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之卖柴翁殴宦者练习及答案】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其中,《卖柴翁殴宦者》是一篇具有典型意义的文言短文,内容简练,寓意深刻,常被选为中考语文的阅读理解材料。本文将围绕该篇文言文进行解析,并提供相应的练习题与参考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一、原文节选:
> 卖柴翁者,长安人也。日负薪入市,以易粟。一日,有宦者二人,乘马而过,呼曰:“吾奉诏取柴。”翁曰:“吾柴非官物,岂可妄取?”宦者怒,鞭之。翁愤甚,遂殴宦者,夺其马而去。
二、词语解释:
1. 卖柴翁:以卖柴为生的老汉。
2. 长安:唐代都城,今陕西西安。
3. 负薪:背着柴火。
4. 易粟:用柴换粮食。
5. 宦者:古代宫廷中的侍从或太监。
6. 奉诏:奉皇帝的诏令。
7. 鞭之:用鞭子打他。
8. 愤甚:非常愤怒。
9. 殴:打。
10. 夺其马:抢了他们的马。
三、翻译:
有一位以卖柴为生的老汉,是长安人。他每天背柴到集市上去,用柴换粮食。有一天,有两个太监骑着马经过,大声说:“我们奉皇上的命令来取柴。”老汉说:“我的柴不是官家的东西,怎么能随便拿走?”太监很生气,用鞭子打了他。老汉非常愤怒,于是打死了那两个太监,抢了他们的马就离开了。
四、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普通百姓与权贵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百姓对权势的反抗精神。卖柴翁虽然身份卑微,但在面对不公时,敢于反抗,表现出一种正义感和勇气。文章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寓意深远。
五、练习题:
1. 简答题:
文中“卖柴翁”为什么拒绝宦者的无理要求?
2. 选择题:
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卖柴翁”的性格特点?
A. 胆小怕事
B. 勇敢抗争
C. 愚昧无知
D. 没有主见
3. 翻译题:
请将“吾柴非官物,岂可妄取?”翻译成现代汉语。
4. 推断题:
从“翁愤甚,遂殴宦者”可以看出卖柴翁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5. 阅读理解题:
你认为“卖柴翁殴宦者”这件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六、参考答案:
1. 简答题:
因为卖柴翁认为自己的柴不是官家的东西,所以不愿意被随意拿走。
2. 选择题:
B. 勇敢抗争
3. 翻译题:
我的柴不是官家的财物,怎么可以随意拿走呢?
4. 推断题:
卖柴翁当时非常愤怒,情绪激动,因此才动手打人。
5. 阅读理解题:
这件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贵欺压百姓的现象,同时也表现了普通民众在面对不公时的反抗精神。
七、总结:
《卖柴翁殴宦者》虽篇幅短小,但内容深刻,语言凝练,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较为典型的篇目之一。通过对这篇文言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引导他们思考社会正义与个人尊严的问题。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主旨,提升整体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